建筑瓦片(涵盖陶土瓦、水泥瓦、金属瓦、琉璃瓦等)的存储环境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寿命,需根据材质特性控制关键环境因素,具体要求如下:
一、基础环境:干燥、通风、温度稳定
湿度控制:
多数瓦片(尤其陶土、水泥、琉璃瓦)怕潮湿,存储环境相对湿度需保持在40%-60%。湿度过高(>60%)会导致陶土瓦胎体吸水酥化、水泥瓦返碱、金属瓦锈蚀;湿度过低(<40%)可能使脆性瓦片(如琉璃瓦、小青瓦)因干燥收缩产生裂纹。潮湿地区需配备除湿机,或在存储区域放置干燥剂(如硅胶、生石灰),并定期更换。
通风要求:
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封闭空间内潮气、腐蚀性气体(如工业区的硫化物、沿海的盐雾)积聚。自然通风不足时,可安装排气扇,确保空气每小时至少循环1-2次,减少霉菌滋生和材质老化风险。
温度控制:
温度需稳定在5℃-30℃,避免剧烈波动。高温(>30℃)会加速金属瓦涂层老化、琉璃瓦釉面褪色;低温(<5℃)结合潮湿时,水泥瓦、陶土瓦易因冻融循环(水分结冰膨胀)导致内部开裂。需远离热源(如暖气、明火)和冷源(如冷库),避免局部温差产生冷凝水。
二、场地与防护:防污、防压、防外力
地面与堆放基础:
存储场地需平整、坚硬,避免地面沉降导致瓦片堆叠倾斜。地面需做防潮处理(如铺设防水卷材、混凝土硬化),并使用垫高架(木托盘、砖块)将瓦片离地30cm以上,隔绝地面潮气。露天存储时,需在地面先铺塑料膜,再架高瓦片,防止雨水渗透。
防尘与防污染:
远离粉尘源(如工地、土路)和污染源(如化工厂、油污区),避免瓦片表面附着灰尘、油污或腐蚀性物质。长期存放需覆盖透气防尘罩(如帆布),但需确保罩体不直接接触瓦面(可在中间留5-10cm间隙通风),防止冷凝水积聚。琉璃瓦、金属瓦等表面有涂层的瓦片,需避免与水泥、石灰等碱性物质接触,防止涂层腐蚀。
防外力损伤:
存储区域需远离交通要道、施工区域,避免车辆碰撞或重物坠落。堆叠瓦片时,高度需根据材质承重能力控制(陶土瓦、琉璃瓦不超过1.2米,水泥瓦不超过1.5米,金属瓦不超过2米),每层之间垫软质缓冲物(稻草、泡沫板),防止摩擦磨损或挤压断裂。异形瓦(如脊瓦、吻兽)需单独存放于木箱或专用架,避免挤压变形。
三、特殊材质的针对性要求
陶土瓦(含小青瓦):
需重点防潮、防冻,避免露天存放(尤其北方冬季),若必须露天,需覆盖防水帆布并做好防冻措施(如包裹保温层),防止冻融循环破坏胎体。
水泥瓦:
需防碳化(避免长期暴露在高二氧化碳环境)和返碱,存储时保持干燥,避免与水长期接触,防止表面粉化。
金属瓦(彩钢瓦、铝合金瓦):
需防腐蚀,沿海地区或工业区需加强密封防护(如覆盖塑料膜),避免盐雾、酸性气体侵蚀;同时防止涂层划伤,堆叠时禁止硬物接触表面。
琉璃瓦:
需避光(防釉面褪色)、防碰撞(釉面易碎),存储于室内或遮阳棚下,堆叠时轻拿轻放,避免釉面摩擦脱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