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(传统建筑中用于屋面排水的弧形瓦,多为陶土、琉璃或石材材质)长期闲置时,受材质特性、存储环境及闲置时长影响,可能出现以下问题:
一、材质劣化与结构损坏
陶土/琉璃筒瓦的风化与开裂
陶土筒瓦(素烧或上釉)长期暴露在空气中,会因温湿度变化(如昼夜温差、雨雪侵蚀)产生热胀冷缩应力,导致釉面开裂、剥落,胎体出现细微裂纹;若存储环境潮湿,陶土孔隙会吸收水分,冬季冻融循环会使裂纹扩大,甚至整体崩解。
琉璃瓦的釉层虽较致密,但长期闲置若表面有划痕或磕碰,水汽会从破损处侵入胎体,导致釉面与胎体剥离(“脱釉”),影响外观和防水性。
石材筒瓦的风化与侵蚀
天然石材(如青石板瓦)制成的筒瓦,长期闲置可能因风化作用(如盐析、氧化)导致表面粉化、层理剥落;若接触酸性雨水或污染物,还会发生化学腐蚀,削弱结构强度,出现边缘破损、表面坑洼。
拼接部位损坏
筒瓦通常需与板瓦、当沟等配件配合使用,长期闲置时,若堆叠挤压或碰撞,易导致瓦体接口(如子母口)破损、变形,重新安装时无法严密搭接,影响屋面排水。
二、表面污染与霉变
积尘与污渍附着
闲置环境若多尘、潮湿,筒瓦表面会堆积灰尘、杂物,甚至滋生苔藓、霉菌(尤其陶土瓦的粗糙表面),不仅影响外观,还会因生物侵蚀加速瓦体老化(如霉菌分泌的有机酸腐蚀釉面)。
油污与化学污染
若存储在靠近车间、厨房等区域,筒瓦可能沾染油污、颜料等污渍,渗入瓦体孔隙后难以清理;若接触到酸碱物质(如建筑废料、化肥),会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表面变色、腐蚀。
三、存储不当导致的机械损伤
堆叠挤压变形或断裂
筒瓦呈弧形,堆叠时若未垫缓冲材料(如木板、稻草),或堆叠过高(超过1.5米),底部瓦片会因受压过大而变形、开裂;若不同规格的筒瓦混堆,还可能因相互卡压导致边角崩碎。
碰撞与摩擦损伤
搬运或挪动时若操作不当(如拖拽、抛掷),会造成瓦体边缘破损、表面划痕;长期闲置若未固定,可能因风力、震动等外力倾倒,导致批量损坏。
金属附件锈蚀影响
若筒瓦附带金属固定件(如挂钩、钉子),长期闲置可能因受潮锈蚀,铁锈渗入瓦体表面形成难以去除的锈迹,甚至锈蚀物膨胀导致瓦体局部开裂。
四、功能失效隐患
重新启用时,因瓦体开裂、接口变形或釉面损坏,会导致屋面防水性能下降,出现漏水;石材筒瓦若风化严重,强度不足,可能在铺设后因自重或外力(如积雪、踩踏)断裂,存在安全隐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