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运输时的防护措施有哪些?

2025-11-11 14 宜兴市众和建筑陶瓷有限公司

    琉璃瓦运输的核心是“防刮花釉面、防碰撞破损、防受潮返碱”,需从包装、装载、固定、运输过程及卸载全流程制定防护措施,具体如下:

    一、运输前的包装防护

    1.单瓦独立防护

    每片琉璃瓦的釉面需覆盖软质保护膜(如珍珠棉、无纺布),边角(易磕碰部位)加装硬纸护角或泡沫护条,避免运输中摩擦、碰撞导致釉面划伤或边角破损。

    瓦的背面与正面之间垫放软质隔离垫(如泡沫片、棉布),防止瓦体之间直接接触,尤其避免釉面与其他材质摩擦。

    2.成捆打包规范

    按瓦的规格(大小、厚度)分类成捆,每捆重量控制在20-30kg(便于搬运,避免过重挤压),捆扎时用柔性打包带(如织带),禁止使用铁丝等硬质捆扎物,防止压伤瓦体。

    成捆后的瓦外用防水编织袋或硬纸箱包裹,底部铺垫厚实的泡沫板或木板,增强底部承重和缓冲能力,避免底部瓦体受压变形。

    二、装载与固定核心措施

    1.运输工具与场地准备

    选择车厢平整、干燥、无尖锐杂物的货车(优先封闭货车,露天运输需加盖防雨篷布),避免车厢内凸起物或杂质划伤瓦体。

    装载场地需平整坚实,清理地面碎石、尖锐物,避免装载时瓦体接触杂质受损;搭建临时装卸平台,方便平稳搬运,禁止直接从车上抛掷或滚落瓦捆。

    2.科学装载与重心控制

    采用“竖放为主、分层堆叠”的方式,瓦的长度方向与车辆行驶方向一致,避免急刹车时瓦体滑动碰撞。

    堆叠高度不宜超过1.5米,每层之间铺垫木板或厚泡沫板,分散压力;底层瓦捆需与车厢底部固定,避免运输中移位。

    不同规格、形状的瓦分开装载,避免大小不一导致堆叠不稳;严禁将重物压在瓦捆上,防止瓦体受压开裂。

    3.加固防移处理

    车厢两侧与瓦捆之间用三角木楔或泡沫块楔紧,限制左右位移;瓦捆顶部用柔性绳索横向、纵向固定,绳索与瓦捆接触处垫放棉布或橡胶垫,避免绳索勒伤包装。

    封闭货车运输时,在瓦捆周围放置缓冲气囊或稻草包,填充空隙,减少运输中颠簸导致的碰撞;露天运输需加盖双层防雨篷布,用绳索拉紧固定,防止雨水渗入导致瓦体受潮返碱。

    三、运输过程中的动态防护

    1.路线与环境应对

    提前规划运输路线,避开颠簸路段、陡坡、急弯及施工路段,减少运输中的振动冲击;行驶速度保持平稳,避免急加速、急刹车、急转弯,防止瓦捆滑动碰撞。

    雨天、高温、低温运输时:雨天重点做好防雨,确保篷布密封,避免雨水渗入导致瓦体返潮、釉面变色;高温天气避免阳光直射,防止包装内温度过高导致瓦体轻微变形;低温天气避免瓦体受冻,无需额外加热,保持干燥即可。

    2.全程监控与应急处理

    安排专人跟车押运,定期检查瓦捆固定情况,发现打包带松动、篷布破损及时加固修补;中途停车时,检查瓦捆是否移位、包装是否完好。

    若运输中出现瓦捆倾倒,需用专业工具缓慢扶正,禁止暴力拖拽,检查瓦体是否破损,破损瓦件单独标记存放,避免影响其他完好瓦体。

    四、卸载与交接防护流程

    1.规范卸载操作

    卸载场地需平整干燥,清理障碍物,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靠近;使用叉车卸载时,叉车臂需加装软质护套,叉取位置在瓦捆底部中间,平稳升降,避免叉齿戳破包装或压伤瓦体。

    人工卸载时需两人配合,轻抬轻放,禁止单人拖拽瓦捆,避免瓦体受力不均破损;按“从上到下、从外到内”的顺序卸载,禁止从上层直接推落瓦捆。

    2.交接与临时存储

    卸载后及时与接收方共同验收,核对瓦的数量、规格,检查包装是否完好、瓦体是否有破损,签署验收记录,明确责任。

    若无法立即安装,临时存储在干燥、通风的仓库内,瓦捆仍保持包装完好,远离潮湿墙角和门窗缝隙;堆叠时按运输中的规范摆放,避免二次堆叠导致损伤,定期检查是否受潮。

    五、特殊场景针对性防护

    长途运输(超过500km):增加包装厚度,每层之间的缓冲垫加厚,车厢内加装更多缓冲材料,减少长时间颠簸的影响。

    沿海地区运输:包装外额外包裹防盐雾薄膜,避免盐雾侵蚀瓦体,卸载后及时检查包装是否有盐雾残留,必要时擦拭清洁。

    异形琉璃瓦(如翘角瓦、脊瓦):单独定制包装(如泡沫成型包装),确保瓦体完全贴合包装,无松动空间,边角重点加固,避免异形部位受力破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