寺庙瓦常见瓦面清洁工作有哪些?

2025-06-18 16 宜兴市众和建筑陶瓷有限公司

    寺庙瓦面清洁需结合古建筑结构特性、瓦片材质的特殊性,避免因清洁方式不当造成损伤引发安全隐患。以下是针对寺庙瓦面的常见清洁工作要点及操作规范:

    一、清洁前的核心准备

    瓦片材质与病害评估

    琉璃瓦:重点检查釉面是否有剥落、裂纹(釉层脆化易因外力损伤),积灰多附着于釉面凹纹处。

    青瓦(陶土瓦):孔隙率较高,易吸附油烟、苔藓,需关注瓦片是否因长期潮湿出现酥化。

    特殊构件:瓦当(刻字/纹饰)、滴水(兽头/花卉造型)、脊兽(龙/凤/狮等)表面易积灰垢,且雕刻缝隙藏污纳垢。

    安全与文物保护预案

    搭建保护架:用竹制或铝合金脚手架(避免金属摩擦瓦片),作业面铺防滑帆布,禁止直接踩踏瓦面,需站在椽条或木板上(承重≥150kg/㎡)。

    文物登记:对雕刻构件、彩绘瓦当等拍照存档,清洁前用软质材料(如棉毡)遮盖非清洁区域,防止药剂飞溅损伤。

    二、常见瓦面污渍类型及清洁方案

    1.日常积灰与落叶清洁(***普遍场景)

    适用场景:屋顶无明显生物污渍,仅表面浮尘、枯枝落叶堆积。

    工具选择:长柄软毛竹扫帚(刷头宽度40cm以上,竹丝需打磨光滑)、静电除尘掸(用于瓦沟缝隙)。

    操作要点:

    从屋檐向屋脊方向(自下而上)顺瓦面弧度轻扫,避免逆向操作导致灰尘回落;筒瓦凹面需横向来回清扫,清除槽内积叶。

    对瓦当文字、脊兽纹饰,用软毛小刷子(如油画笔)蘸少量清水(水温≤30℃)轻拭,再用干棉布吸干水分,防止水渍渗入雕刻缝隙。

    2.苔藓、霉菌等生物污渍处理

    典型场景:大殿背阴处、廊檐转角等潮湿区域,瓦面可见绿色苔藓或黑色霉斑。

    材料与工具:中性生物清洁剂(pH值7-8,含天然植物抑菌成分)、海绵块(非化纤材质)、低压喷壶(水压≤0.2MPa)。

    操作流程:

    先用喷壶喷水湿润瓦面(勿用高压水枪,避免水流渗入瓦缝),软化苔藓根系;静置5分钟后喷洒清洁剂,等待10分钟让药剂分解菌丝。

    用海绵块轻擦霉斑,对顽固苔藓可用竹片(削成钝头)小心刮除,禁止使用钢丝球或金属工具,以免刮伤釉面或陶土基质。

    清洁后用清水彻底冲洗,确保药剂无残留(残留药剂可能腐蚀瓦片),并检查是否有苔藓根系残留,避免再生。

    3.油烟污渍清洁(厨房附近建筑常见)

    污渍特性:植物油、动物油脂吸附灰尘后形成黏稠状黑垢,多附着于檐口瓦当、滴水边缘。

    专用材料:中性去油剂(如植物基洗洁精稀释15倍)、软质百洁布(非磨砂面)、竹制铲刀(刃口磨圆)。

    处理步骤:

    干布吸除表面油脂,将去油剂喷涂在污渍处,静置5分钟待油脂乳化;用百洁布以打圈方式轻擦,瓦沟缝隙可用棉签蘸药剂清理。

    若油渍已固化,用竹制铲刀与瓦面成10°-15°角轻轻铲除,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釉面崩裂;***后用温水冲洗,检查是否有油污残留(可通过反光观察釉面是否均匀)。

    4.香灰与蜡渍清洁(佛殿正脊、香炉上方瓦面)

    特殊难点:香灰遇水成糊状,蜡渍(蜡烛油)冷却后硬化,易嵌入瓦片孔隙。

    清洁方案:

    香灰:干燥时用软毛刷清扫,若已受潮结块,用湿海绵轻压吸附(勿来回擦拭,避免糊状物渗入瓦片),再用干布吸干水分。

    蜡渍:用吹风机(低温档)距蜡渍15cm处加热,待蜡软化后用竹片轻刮,残留蜡痕可用棉布蘸少量酒精(75%)擦拭,再用清水冲洗(酒精需稀释,避免损伤釉面)。

    5.鸟粪与有机物残留清洁

    应急处理:鸟粪含酸性物质,需及时清除(停留超24小时易腐蚀釉面)。

    操作方法:用竹制刮刀轻刮表面硬物,再用中性清洁剂(含酶成分)涂抹,静置3分钟后用软布擦拭,***后用清水冲洗;若鸟粪已渗入陶土瓦孔隙,可在清洁后喷涂一层防水保护剂(硅烷类),隔绝酸性物质渗透。

    三、清洁中的严格禁忌

    工具与药剂禁用清单

    金属工具(钢丝球、铁铲、美工刀):直接刮伤琉璃瓦釉面或青瓦表面,造成***性划痕。

    强酸/强碱清洁剂(草酸、烧碱):会腐蚀琉璃釉面的二氧化硅成分,导致釉面失光、变色,甚至让陶土瓦基质粉化。

    高压水枪(水压>0.3MPa):水流冲击可能导致瓦片接缝松动,或水渗入基层引发木构架受潮,尤其对古建筑榫卯结构危害较大。

    操作行为禁忌

    禁止在瓦面凸面站立或行走,筒瓦、琉璃瓦等弧形瓦片受力不均易断裂;高空作业必须使用双钩安全带,挂钩固定在屋脊横梁等承重结构上。

    严禁在雨天、雪天或瓦面结冰时清洁,坡度较大的屋顶(如歇山顶、庑殿顶)易发生滑倒事故;夏季高温时避免正午作业(瓦面温度>40℃),清洁剂易快速蒸发形成白斑。

    四、清洁后的维护与文物保护

    破损瓦片修复

    清洁时若发现琉璃瓦釉面剥落,可用专用釉面修复剂(成分与原釉接近)填补,干燥后用细砂纸(2000目以上)轻磨抛光;陶土瓦裂纹需及时更换,避免雨水渗入导致基层腐烂。

    预防性保护措施

    对常年潮湿的瓦面(如天井四周),可在清洁干燥后喷涂一层透明渗透型防水剂(硅氧烷类,固含量≤3%),形成疏水层减少苔藓滋生,且不影响瓦片透气性(古建筑需保持“呼吸”功能)。

    在香炉、烛台上方瓦面加装防滴挡板,减少香灰、蜡油直接滴落瓦面,降低清洁频率与损伤风险。

    定期巡检制度

    每季度安排专业人员检查瓦面,重点关注檐角、脊兽连接处等易积灰区域,发现少量苔藓立即用软刷清除;雨季前检查瓦片接缝是否松动,防止漏水后污渍渗透扩大损伤。

    五、古建筑瓦面清洁的特殊原则

    ***小干预原则:优先采用物理清洁(干扫、软擦),尽量减少化学药剂使用;对清代以前的古瓦,禁止使用任何可能改变材质的清洁剂,可采用“蒸汽清洁”(低温蒸汽,温度≤60℃)软化污渍,再用软布擦拭。

    原真性保护:清洁瓦当、脊兽等文物构件时,禁止打磨、填补或改变原有纹饰,若表面污垢影响文物安全,需先由文物保护专家评估方案,经审批后实施(如故宫古建筑清洁需遵循《古建筑砖石作保养维修技术规范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