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瓦长期存放有哪些注意事项?

2025-08-25 16 宜兴市众和建筑陶瓷有限公司

    陶瓷瓦(以陶土或瓷土为基材,经高温烧结而成,表面多带釉层,核心特性为“脆性高、表面釉层易损、陶土基材怕潮怕冻、结构多为弧形或异形”)长期存放时,易因釉层损伤、基材吸湿冻裂、机械碰撞破损、外观污染导致产品报废或性能下降。注意事项需围绕“保护釉层完整性、维持基材干燥稳定、避免机械损伤、隔绝不利环境”四大核心,结合其材质与结构特点,从存放前准备、场地与环境控制、码放规范、防护措施、定期检查五个维度***落实,具体如下:

    一、存放前准备:剔除隐患,奠定防护基础

    陶瓷瓦存放前需做好预处理,避免先天缺陷或残留杂质在长期存放中扩大损伤,是后续防护的关键前提:

    产品筛选与清洁

    先逐片检查陶瓷瓦,剔除已存在缺角、开裂、釉层剥落的不合格品(这类瓦体若混入合格产品,易在堆叠时因受力不均导致周围瓦体破损);对合格瓦体,用软毛刷轻轻清扫表面粉尘(粉尘若长期附着,潮湿后会黏结在釉面形成顽固污渍,还可能堵塞基材孔隙导致吸湿不畅),禁止用高压水枪或硬质工具冲洗(避免划伤釉面或冲击基材导致隐性裂纹)。

    若为刚生产的陶瓷瓦,需确保完全干燥——陶土基材陶瓷瓦含水率需≤8%,瓷土基材需≤5%(可用含水率测试仪检测),未干透的瓦体禁止直接存放(内部水分会在后续环境中缓慢迁移,导致基材酥化或釉层开裂)。

    防护材料准备

    提前备好缓冲与防潮材料:缓冲衬垫选择柔软且干燥的材质(如稻草帘、气泡膜、无酸硬纸板,厚度≥5mm,含水率≤10%),避免使用潮湿或尖锐的衬垫(潮湿衬垫会导致瓦体吸湿,尖锐衬垫易刮伤釉面);防潮材料准备硅胶干燥剂(每5㎡存放区域配1包10g)或生石灰块(每10㎡配20kg,需用透气布袋装盛,避免直接接触瓦体),用于控制局部湿度。

    二、场地与环境控制:隔绝核心损伤源

    陶瓷瓦的釉层与基材对温湿度、光照、污染物敏感,需通过严格的环境控制延缓老化,不同气候区域需针对性调整:

    场地选址核心要求

    优先选择地势高、排水好、地面硬化的区域:地势需高于周边地面30cm以上(防止雨季积水浸泡瓦体,陶土基材吸湿后强度会下降40%以上);地面采用混凝土地面(厚度≥10cm,表面平整无裂缝,避免瓦体码放时受力不均导致开裂),若为露天存放(无仓库条件),需在地面铺设双层防水薄膜+5cm厚干砂垫层(隔绝地面潮气向上渗透)。

    禁止将陶瓷瓦存放在低洼积水区、露天风口(强风易吹倒瓦堆或携带沙尘磨损釉面)、靠近酸性/油性污染源(如化工厂、加油站,酸性气体腐蚀釉层,油污污染表面难以清洁)的场地。

    温湿度与光照控制

    温度:保持10℃-30℃常温环境,禁止温度剧烈波动(如靠近暖气、空调出风口或冷库)。温度过高(>35℃)会导致釉层与基材热胀冷缩系数差异扩大(釉层热膨胀系数约5×10⁻⁶/℃,陶土约8×10⁻⁶/℃),长期循环易引发釉层开裂;温度过低(<5℃)会使陶瓷瓦变脆,搬运或轻微碰撞即可能断裂,北方冬季需确保存储环境温度≥5℃(可加装保温棉或临时供暖设备)。

    湿度:相对湿度控制在30%-60%,湿度过高(>65%)会导致陶土基材吸湿膨胀,表面出现“酥化”掉粉现象,还可能滋生霉菌(绿色霉斑会污染釉面且难以清除);湿度过低(<25%)仅需关注干燥地区(如北方冬季),可在仓库放置少量保湿棉(避免釉层过度失水变脆)。室内仓库需每日通风2-4小时(雨天关闭),梅雨或高湿季节需开启工业除湿机(每100㎡配1台50L/天除湿量设备)。

    光照:陶瓷瓦釉层长期暴露在紫外线(如阳光直射、荧光灯直射)下会发生“光老化”——彩色釉面褪色(如红色变为浅红、蓝色变为灰蓝)、单色釉面失光(从亮釉变为哑光),因此需存放于避光仓库(窗户贴防紫外线膜),露天存放需搭建遮阳棚(遮阳率≥80%),禁止阳光直接照射瓦堆。

    三、码放规范:避免机械损伤与受力变形

    陶瓷瓦脆性高、结构多为弧形(如筒瓦、罗曼瓦)或带拼接卡槽(如平板瓦),码放时需遵循“轻压、缓冲、分规格”原则,减少受力不均与碰撞风险:

    分规格与方向码放

    不同规格(如长度200mm/250mm)、不同类型(如筒瓦、板瓦、滴水瓦)的陶瓷瓦需分开存放,用标识牌标注清晰(避免混放导致取用混乱,或异形瓦与平板瓦相互挤压);码放时需保持“方向一致”——弧形瓦弧形朝上、开口朝向相同(避免开口朝下截留潮气),带卡槽的瓦体卡槽错开(防止卡槽重叠挤压变形),禁止随意颠倒或倾斜码放(倾斜角度>5°易导致瓦堆坍塌)。

    堆叠高度与层间缓冲

    堆叠高度:根据瓦体厚度与材质调整,薄型陶瓷瓦(厚度<15mm)总堆叠高度≤60cm(约6-8层),厚型陶瓷瓦(厚度≥15mm)≤80cm(约8-10层),禁止堆叠过高(下层瓦体长期承受超重压力,易出现弧形变扁或基材内部开裂)。

    层间缓冲:每层瓦体之间必须铺设缓冲衬垫(如气泡膜、稻草帘),衬垫需与瓦堆尺寸一致(避免局部无衬垫导致受力集中);尤其是釉面陶瓷瓦,层间需用软布包裹或铺设无酸纸(防止釉面摩擦刮花,影响外观),禁止瓦体直接接触。

    堆间距与边缘保护

    相邻瓦堆之间需预留≥50cm的通道(便于通风、检查与取用,通道过窄会导致通风不良,瓦堆内部吸湿);瓦堆边缘需用木杆或金属架固定(防止搬运时碰撞导致瓦堆倾倒),对异形瓦的薄弱部位(如滴水瓦的“滴水”端、脊瓦的尖部),需在码放时单独用泡沫块包裹(厚度≥10mm),避免堆叠时受压破损。

    四、防护措施:针对性解决材质弱点

    结合陶瓷瓦“釉层怕刮、基材怕潮冻”的弱点,需采取专项防护措施,延长存放寿命:

    釉层保护

    若为高光泽或彩色釉面陶瓷瓦,存放前可在釉面轻轻涂抹一层专用釉面保护剂(按说明书稀释,薄薄一层即可,约5-10μm),形成保护膜(禁止使用普通机油或油脂,避免堵塞釉面孔隙);存储期间禁止用硬物(如金属工具、尖锐石块)接触釉面,检查时需轻拿轻放,发现釉面划痕或剥落需及时剔除(避免潮气从破损处渗入基材)。

    防潮防冻防护

    防潮:室内仓库在瓦堆周围放置硅胶干燥剂(每月更换1次,变色后立即更换),露天存放时需为瓦堆覆盖双层防水布(内层塑料薄膜、外层帆布,接缝处用胶带密封,底部用沙袋压实),防止雨水渗入;雨季需每日检查防水布是否破损,发现漏洞及时修补。

    防冻(北方地区重点):冬季来临前1个月,需确保陶瓷瓦完全干燥(含水率≤8%),可通过晴天通风晾晒(避免暴晒,暴晒易导致釉层开裂)加速干燥;室内仓库需加装保温棉(墙面与屋顶厚度≥5cm),或使用电暖气维持温度≥5℃,禁止陶瓷瓦在0℃以下环境存放(基材内部水分结冰膨胀,会导致瓦体开裂或破碎)。

    防污染防护

    存储环境需远离粉尘源(如工地、砂石场),仓库内定期用吸尘器清理地面粉尘(禁止用扫帚直接清扫,避免粉尘飞扬附着瓦体);瓦堆表面覆盖防尘布(如细密棉布,禁止用化纤布,避免摩擦产生静电吸附粉尘),每月清洁一次防尘布(用软毛刷清除表面粉尘),禁止陶瓷瓦与油性物质(如机油、涂料)同场存放,若不慎沾染油污,需立即用中性清洁剂稀释液轻轻擦拭(禁止用有机溶剂,避免腐蚀釉面)。

    五、定期检查:动态监控存储状态

    长期存放需定期检查,及时发现隐性问题,避免批量损坏,建议:普通季节每月检查1次,雨季/冬季每10天检查1次,检查内容包括:

    环境状态:用温湿度计确认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,除湿机、保温设备是否正常运行,排水沟是否堵塞(露天场地),发现异常及时调整(如开启除湿机、清理排水沟)。

    瓦体状态:逐堆查看瓦体表面是否有开裂、釉层剥落、返碱(白色粉末)、霉变,用手轻敲瓦体(声音清脆为完好,声音沉闷可能内部有裂纹),发现破损瓦体立即剔除,避免影响周边瓦体。

    防护措施:检查防水布、防尘布是否破损,干燥剂是否变色,缓冲衬垫是否潮湿,若有问题及时更换(如修补防水布、更换干燥衬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