琉璃瓦的存储环境要求有哪些?

2025-09-05 14 宜兴市众和建筑陶瓷有限公司

    琉璃瓦(包括传统陶土琉璃瓦、现代水泥琉璃瓦等)的材质特性(脆性、多孔性、釉面敏感性)决定了其存储环境需严格控制温湿度、避免物理损伤和化学侵蚀,以保护釉面完整性、结构强度和使用寿命。具体要求如下:

    一、温湿度控制:核心防潮湿与极端温度

    湿度要求

    存储环境相对湿度需保持在40%~60%,避免潮湿(湿度>70%):

    陶土琉璃瓦坯体多孔,易吸水,潮湿环境会导致坯体含水率上升,若遇低温(<0℃)易因冻胀产生裂纹(尤其北方冬季);

    釉面长期接触潮气可能滋生霉菌,或因水汽渗入坯体与釉面结合处,导致后期铺装后釉面剥落;

    叠放时瓦体表面若残留水分,可能导致粘连,分离时易划伤釉面。

    潮湿地区需在仓库内放置除湿机,地面铺设防潮垫(离地≥10cm),并确保排水通畅(防止雨水倒灌)。

    温度要求

    避免极端高温(>35℃)或低温(<0℃):

    高温暴晒(如露天存放)会导致釉面加速老化、褪色(尤其深色釉瓦吸热明显,易导致釉面开裂);

    低温环境下,若瓦体吸附水分,会因“冻融循环”(水结冰膨胀)破坏坯体结构,导致瓦体酥脆。

    理想存储温度为5℃~30℃,且温度波动不宜过大(避免热胀冷缩导致瓦体微裂)。

    二、存储场地与堆放规范:防压、防碰撞、防变形

    场地选择

    优先选择室内干燥仓库,避免露天存储(若临时露天存放,需搭建防雨防晒棚,棚顶倾斜度≥30°以快速排水,地面铺塑料布+木板隔绝潮气)。

    场地需平整坚实,避免地面沉降导致堆垛倾斜倒塌;远离震动源(如叉车通道、施工区域),防止瓦体相互碰撞产生暗裂。

    堆放要求

    堆叠高度:单堆高度不超过1.5米(约15~20片,视瓦体尺寸而定),避免底部瓦体长期受压变形(尤其弧形、波形瓦,受力不均易翘曲)。

    分层缓冲:每5~8片瓦之间垫一层软纸板或珍珠棉(厚度≥3mm),避免瓦体直接摩擦导致釉面划伤;上下层瓦体需对齐,防止局部受力集中。

    分类堆放:按规格(尺寸、造型)、颜色、批次分开堆放(不同批次可能存在色差),破损瓦(缺角、裂纹)单独存放,避免挤压完好瓦体。

    三、防尘与防腐蚀:保护釉面与坯体

    防尘措施

    长期存储(>1个月)需用透气防尘布覆盖堆垛(禁用不透气塑料布,防止内部潮气积聚),防止灰尘附着釉面(尤其浅色瓦,灰尘渗入釉面微孔后难以清理,影响装饰效果)。

    每2周用软毛刷轻扫表面灰尘,避免粉尘堆积。

    防腐蚀

    远离腐蚀性物质:存储区禁止堆放水泥、石灰、酸碱溶液等,避免挥发的腐蚀性气体(如氢氧化钙、酸性蒸汽)侵蚀釉面(导致失光、变色)或陶土坯体(降低强度)。

    海边或工业区(含盐分、硫化物)需加强防护,可用塑料膜包裹堆垛,防止盐雾、工业粉尘加速瓦体老化。

    四、其他注意事项

    避免阳光直射:室内存储需远离窗户或加装遮阳帘,防止紫外线长期照射导致釉面褪色(尤其有机着色剂的釉瓦)。

    禁止重压:瓦体上方不得堆放重物(如工具、建材),避免局部受力导致釉面碎裂或坯体断裂。

    标识管理:每堆标注生产批次、入库日期,优先使用较早入库的产品(避免长期闲置导致性能退化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