筒瓦长期存放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?

2025-10-10 16 宜兴市众和建筑陶瓷有限公司

    筒瓦(多为弧形陶土或水泥材质,用于屋面排水与装饰,单块呈筒状、边角易损,堆叠时易滑动)长期存放(通常指1个月以上)的核心是防物理破损、防受潮霉变、防釉面老化、防结构变形,需结合其材质特性与弧形结构特点,从“存储环境控制、堆放规范、防护处理、定期维护”四大维度制定措施,具体注意事项如下:

    一、存储环境控制:核心防“潮、腐、温变”,避免材质损伤

    筒瓦(尤其是陶土筒瓦)吸水率较高、釉面易受环境影响,需严格控制存储环境,减少潮湿、腐蚀性物质对瓦片的侵蚀:

    温湿度***控制

    温度要求:存储环境温度保持在5-30℃,避免极端温差(如昼夜温差超15℃)——低温(<0℃)会导致瓦片内部残留水分冻结膨胀,引发釉面开裂;高温(>35℃)会加速釉面老化褪色,水泥筒瓦还可能因高温失水过快出现干缩裂纹。

    湿度要求:相对湿度需稳定在30%-60%,禁止在潮湿环境(如地下室、露天地面、雨季室外)存放。若环境湿度超标(如南方梅雨季节),需在存储区域加装工业除湿机(每100㎡配置1台50L/天除湿量的除湿机),地面铺设防潮垫(如聚乙烯塑料膜+木质托盘,托盘高度≥10cm,隔绝地面潮气),同时放置湿度计,每日记录数据,确保湿度不超标。

    防腐蚀与防尘

    隔绝腐蚀性物质:存储区域需远离酸碱车间、涂料仓库、化粪池等产生腐蚀性气体(如二氧化硫、氨气)或霉菌的场所(至少间隔30米以上)——陶土筒瓦的釉面易被酸性气体腐蚀,出现斑点或剥落;水泥筒瓦遇碱性物质会加速风化,降低强度。若无法远离,需为存储区域搭建密封棚(覆盖防水帆布或彩钢板),并在棚内放置活性炭包(每50㎡放10kg,吸附有害气体)。

    防尘处理:存储区域地面需硬化(如水泥地面),定期用扫帚或吸尘器清理灰尘(每周至少1次),避免灰尘堆积在筒瓦表面——灰尘中的颗粒杂质(如石英砂)会在堆叠时划伤釉面,潮湿时还会与水分混合形成“泥垢”,渗入釉面缝隙导致霉变。

    二、堆放规范:科学承重,避免“挤压、滑动、碰撞”

    筒瓦呈弧形结构,堆叠时易滑动,且陶土/水泥材质脆性大,过度堆叠或受力不均易导致断裂,需遵循“分层隔离、稳定堆叠、限制高度”原则:

    基础准备与堆叠方式

    地面与支架准备:选择平整、承重能力强的地面(每㎡承重≥500kg),先铺设木质托盘(托盘需完整无破损,木板厚度≥2cm),托盘上再铺一层防滑橡胶垫(厚度≥3mm,增加摩擦力,防止筒瓦滑动);若存储量较大,可搭建钢制货架(货架层板需铺设防滑垫,层高≥30cm,适配筒瓦高度),禁止直接在地面堆放(避免地面潮气与杂质污染)。

    单块/单组摆放:筒瓦需“弧形朝上、平整面朝下”单独摆放(禁止倒置,倒置会导致弧形面受力不均),同规格筒瓦集中堆放,不同规格(如长度、弧度、材质)分开区域,用标识牌明确区分(标注“规格+数量+入库日期”)。若需成组堆叠,每组不超过5块,块与块之间用软纸板(厚度≥2mm)或气泡膜(裁剪成与筒瓦弧形匹配的形状)隔离,避免釉面直接接触摩擦;组间预留5-10cm间隙,方便取用且减少挤压。

    堆叠高度与稳定性控制

    高度限制:陶土筒瓦(重量较重、脆性大)堆叠高度≤1.2米(约8-10层),水泥筒瓦(相对坚固)堆叠高度≤1.5米(约10-12层),货架存储时每层高度不超过层板承重上限(通常每层≤50kg),禁止超高度堆叠——上层瓦片重量会对下层造成持续压力,陶土筒瓦易因受压超过承重极限断裂,水泥筒瓦则可能出现内部微裂纹(后期使用时易渗水)。

    防滑动与倾倒:堆叠时需确保每层筒瓦对齐(边缘偏差≤2cm),避免重心偏移;弧形结构易滑动,可在堆叠区域两侧加装木质挡板(高度与堆叠高度一致,厚度≥5cm),或用打包带沿水平方向轻轻捆扎(仅捆扎外层,力度适中,禁止过紧压变形),防止筒瓦滑落。禁止在筒瓦堆叠区域附近频繁搬运重物(避免碰撞导致堆叠倒塌),货架存储时需检查货架连接件是否牢固(每月1次),防止货架变形导致瓦片坠落。

    三、防护处理:针对性保护,维持瓦片完整性

    针对筒瓦的材质与结构特点,需通过“表面防护、边角保护、防水处理”减少存储期间的损耗:

    釉面与表面保护

    若为带釉筒瓦(如琉璃釉筒瓦),存储前需检查釉面是否完好(无划痕、剥落),对轻微划痕(长度<3cm)可涂抹少量屋面专用釉面保护剂(透明、耐老化型),形成保护膜,减少灰尘附着与紫外线侵蚀;禁止用湿布直接擦拭釉面(尤其是未完全干燥的筒瓦),需用干燥软布(如棉布)轻轻擦拭表面灰尘,避免湿布中的水分渗入陶土内部。

    水泥筒瓦无釉面,需在表面喷涂一层水泥养护剂(按产品说明稀释,均匀喷涂),防止长期存放导致水泥失水风化,增强表面硬度;喷涂后需晾晒24小时,待养护剂完全干燥后再堆叠。

    边角与易损部位保护

    筒瓦的两端边角的***易破损,存储前需用厚度≥5mm的泡沫条包裹边角(泡沫条需裁剪成与边角匹配的形状,用胶带固定),或套上定制的塑料边角保护套(适合批量存储);搬运单块筒瓦时,需双手托住两端平整部位(禁止单手拎边角),避免边角受力碰撞。

    若筒瓦带有榫卯结构(如拼接式筒瓦),需在榫头部位涂抹少量中性润滑脂(如凡士林,避免生锈或粘连),再套上塑料保护帽,防止存储期间榫头变形或被杂质堵塞,影响后期安装。

    四、定期维护与检查:及时排查隐患,避免隐性损伤

    长期存放需定期检查筒瓦状态,及时处理轻微问题,防止损伤扩大:

    定期检查频率与内容

    日常检查(每日1次):查看存储环境温湿度(是否在标准范围内)、地面是否有积水(若有,立即清理并检查防潮垫是否破损)、堆叠的筒瓦是否有倾斜(若倾斜,及时调整并加固);

    周检(每周1次):随机抽取10%-20%的筒瓦(重点检查底层、边角处的筒瓦),打开防护包装检查:陶土筒瓦是否有霉变(如表面出现黑斑点)、釉面是否剥落;水泥筒瓦是否有裂纹、表面是否风化起砂;若发现轻微霉变,用干布蘸取少量中性清洁剂擦拭,晾干后重新包裹;

    月检(每月1次):***检查堆叠稳定性(货架螺丝是否松动、木质托盘是否变形)、防护措施(泡沫条是否脱落、润滑脂是否干涸),更换失效的除湿机干燥剂(如硅胶干燥剂变色),清理存储区域杂物,对存放超3个月的筒瓦,增加检查比例(≥30%)。

    异常处理

    若发现筒瓦轻微开裂(长度<5cm,无贯穿):陶土筒瓦可用屋面专用防水胶沿裂缝涂抹密封(厚度1-2mm),水泥筒瓦需用水泥修补剂填补裂缝,修复后单独存放,标记“待检”,后期安装时优先用于非关键排水区域;

    若发现筒瓦严重破损(贯穿裂纹、边角缺失)或大面积霉变,需立即挑出单独存放(标注“报废”),禁止与完好筒瓦混放,避免破损瓦片划伤其他完好瓦片;

    若存储区域湿度突然升高(如屋顶漏水),需立即将筒瓦转移至干燥区域,拆除包装通风晾干(陶土筒瓦需晾晒48小时以上),检查无问题后重新包装存储,同时修复漏点。

    五、存储期限与出库准备:把控“时效”,确保出库合格

    筒瓦存储有一定期限,超期易导致材质老化,出库前需做好准备,确保满足安装要求:

    存储期限要求

    带釉陶土筒瓦:存储期限≤6个月,超过6个月易出现釉面褪色、陶土吸潮变形;

    无釉陶土筒瓦:存储期限≤3个月,陶土吸水率高,长期存放易受潮霉变;

    水泥筒瓦:存储期限≤12个月,需在水泥强度稳定期(通常28天)后存储,超期易因风化导致表面强度下降。

    出库前准备

    出库前***清洁:拆除防护包装,用干燥软布擦拭筒瓦表面灰尘,陶土筒瓦若有残留防潮剂,需用清水轻轻冲洗(禁止高压水枪),晾干后检查釉面完整性;

    质量抽检:按出库数量的5%进行抽检,检查筒瓦尺寸(是否符合安装规格)、外观(无破损、霉变)、强度(陶土筒瓦轻敲声音清脆无杂音,水泥筒瓦表面无起砂),抽检合格后方可出库;

    分类搬运:出库时按安装顺序分类堆放,避免二次搬运导致损伤,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,禁止抛掷、翻滚,确保筒瓦完好送达施工现场。